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欢迎来到海南凯发娱乐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已阅读

家门口享“同质同效”办事体验副中心政务服务跑出利企便民加速度

作者:admin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22-08-13

  在张家湾镇政务服务大厅,办事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通过智能一体机办理相关业务。唐建摄

  从前,街道乡镇政务大厅不能办理区级事项,只能在副中心政务大厅统一办理,如今,城市副中心20个街道乡镇政务服务大厅全部布设了政务服务智能一体机。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与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同质同效”的办事服务体验。少跑路、减材料、减时效,城市副中心的政务服务再次跑出了便民加速度。

  随着街道乡镇智能一体机的落地,殡葬领域惠民政策——北京市无丧葬补助居民丧葬补贴数字跑路运行模式开启。

  这项改革带来的便利,永乐店镇社保部门工作人员丰雪英深有体会。丧葬补贴是区、镇(街)两级联动行政给付事项。以往,镇里居民死亡后需要办理这项业务,要由家属带上相关的材料到乡镇社保大厅,所需材料包括死亡证明、火化证明、户籍注销证明、申请人有效身份证件等。丰雪英每月将初审通过后的材料集中报送到通州区民政社会事务工作部门核准。永乐店镇离通州主城区约30公里,每次往返少说也要两个小时。

  今年1月,该事项进驻通州区政务服务大厅。区民政局、区政务局、政务大厅技术支持人员、接件人员频繁对接商讨,从工作任务需求、运行流程、模块功能三个方面共同设计出丧葬补贴事项在政务平台线上操作的运行模式:由申请人携带材料原件到镇(街)政务大厅自助终端申报,经镇(街)社保部门核实、受理、初审后,经政务服务平台线上提交到区级民政部门核准。

  如今,随着永乐店镇的政务服务智能终端一体机投入使用,这一模式顺利实现。对于申请人来说,只需在镇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指导下扫描上传申请资料,进行电子签名,即来即办无需等待集中报送;对于镇社保部门来说,可以实时线上报送电子图片材料到区民政局,无需每月乘车报送纸质材料,剩下的只需数据跑路即可。同时这一模式也方便了民政部门,收到的电子材料更加规范、有序。

  4月初至今,通州区民政局已接到镇(街)通过政务平台线件。“随着相关硬件、软件建设的投入,丧葬补贴事项数字跑路线上操作运行模式将继续深入推进。”通州区民政局社会事务工作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务服务“向前一步”,给办事群众带来的是不断升级的便利。以交通政务事项办理为例,在今年3月14日以前,企业群众要办理交通类事项,只能去通州区交通局大厅的6个人工窗口,由于大厅面积狭小、业务量大,办事人经常排起长队。3月14日,原大厅关闭,通州区交通局审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入驻了副中心大厅,从前台转为后台会审系统工作人员,为办事人办理审批和答疑解惑。办事人进入政务大厅刷身份证或刷码后就会自动分配到一台自助机,所有事项都在自助机上办理,随时可以与后台工作人员视频连线,极大提高了办事体验和办事效率。

  “虽然在原来的大厅可能五分钟就办完了,最多半天,但是赶到大厅可能要花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特别是漷县、于家务、永乐店这些比较远的乡镇。随着智能自助机陆续布设到各街道乡镇,大家都不用出村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交通业务就近办,非常方便。”通州区交通局工作人员介绍。

  其实,目前大部分交通类的事项都已实现了网上全程办理,但由于办事人的网络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办理时常会遇到困难。“很多市民都习惯到现场来办理事务,比如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群体、老年群体,他们更习惯面对面的交流。最典型的是小客车指标事项的办理,尤其是临近摇号资格确认的时候,市民忘记密码了,原先的手机号不用了,还有人担心自己在家操作不好会耽误摇号等,往往会选择来大厅让专业人士指导一下才放心。”工作人员介绍。

  如今,市民在家门口的街道乡镇政务大厅自助机上就可以申请办理小客车指标类事项,还可以通过一键呼叫功能与后台的工作人员视频交流,实现云端“面对面”。

  政务服务智能一体机不仅下沉到了街道乡镇,还走进了企业密集的园区。前不久,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运河商务区都设立了智能政务服务终端,以信息技术助力提升预约申报、咨询辅导、材料提交、审批反馈、跨域协同的全流程智慧化服务水平,按下政务服务进园区“加速键”。

  办理企业只需提供营业执照、相关人员身份证、申请表,再填写基本信息,上传办理事项所需的材料即可。提交申请以后,材料通过智能终端直接传输到后台人员处进行审理,待审批通过,终端会打印一张用于领取结果的受理凭证,企业可选择邮寄方式获取凭证,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提高了服务企业的效率和质量。

  办理过程中,办理人可随时向现场工作人员咨询求助,还可以通过视频连线向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求助。服务终端累计可办理企业业务三千余项,不仅可以办理城市副中心的政务事项,还可办理市级事项,以及天津滨海新区、廊坊和北三县地区的“跨省通办”事项和11个区的“跨区通办”事项。